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單

常設展覽

字級:
字級小
字級中
字級大
:::

穿越時空之旅

常設展實景常設展實景

穿越時空之旅

陶器是人類重要的發明,從新石器時代開始,陶器在人們日常生活盛水、炊煮,到祭祀、陪葬等儀式性活動,都扮演重要角色。隨著時間演變至今,人們生活中仍然大量使用陶瓷器物。 本展廳以「穿越時空之旅」為主題,內容橫跨臺灣史前文化、原住民族文化及當代陶瓷藝術。從臺灣史前陶器的特色、器型、紋飾、用途等面向開始探索,逐漸走進臺灣原住民族傳統的陶文化,最後再進入當代陶瓷藝術的傳承與創新面貌。

從一個陶破片還原一個世界從一個陶破片還原一個世界

臺灣史前陶器

臺灣製陶技術的發展,可能始於6000年前的大坌坑文化。隨著史前人類活動範圍的擴散,島內各地發展出豐富的陶器文化。以質地、硬度、形狀、紋飾等特徵分析,臺灣史前陶器具有手製不拉坯、表面不上釉、燒製溫度低、質地為夾砂或泥質、粗鬆易損壞等共通特性。陶器顏色則因為不同燒製方式,產生橙紅色、灰黑色等區別。

臺灣史前陶器依用途可大分為「日常生活用陶」和「儀式信仰用陶」兩類。「日常生活用陶」具有烹煮、儲藏和盛裝食物等功能,常見鍋、甑、缸、缽等類型。「儀式信仰用陶」質地純淨、製作精美,於陪葬或祭祀使用。此外還有陶紡輪工具、陶珠與陶手環等裝飾品,陶偶則供娛樂用。

臺灣原住民陶臺灣原住民陶

臺灣原住民族陶器

從時代的連續性、地緣關係、製作技術和造形紋飾等方面來看,臺灣原住民族的陶器與史前文化陶器,具有相當大的關連性。過去臺灣各族群原住民大多擁有製陶技術,但17世紀後臺灣與外界交流日漸頻繁,陶瓷、金屬、塑膠等其他材質器物進入部落生活後,影響傳統製陶技術的承傳與延續。

臺灣原住民族目前僅剩阿美族和達悟族保有傳統製陶技術,排灣族和魯凱族則因為陶器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所以保存許多珍貴的古陶壺與相關傳說。從現存的原住民族陶器、製作技術、神話傳說及研究文獻中,可發現陶器與各族群的傳統生活、社會制度、歲時祭儀息息相關,也衍生各種陶器用途、使用對象限制及製作禁忌等豐富的文化特色。

陶藝觸覺感知區陶藝觸覺感知區

當代陶藝與視聽區

陶瓷的造形、裝飾技法及燒成變化之美,除了透過視覺欣賞外,也能以觸覺感知的方式鑒賞作品。本區域延續「穿越時空之旅」的展廳主題,展出具有南島語族文化風格的當代陶藝作品,歡迎以溫柔的方式觸摸作品,體驗不同層次的陶瓷之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