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灶坑山登山步道:
在火車與公路未建造通車前,山林間的步道是鶯歌居民來往、買賣的主要聯繫幹道,加上早年業者開挖山區煤礦時,鋪設許多輕便臺車道,因此,讓鶯歌山間的步道建置十分完善,四通八達。在褪下交通運輸功能之後,搖身一變,成為居民、遊客踏青登山的好去處。
自然原味的好山林:
鶯歌面溪背山,其綠色山林可以說是一片難得的原始林,於 50 、 60 年間幾乎沒有經過人為開發破壞,是一個保留自然原味的山林。因此,這片原始山林的自然生態豐富多姿,保存完整的低海拔森林生態資源。
步道美景:
山林步道的範圍從中湖延伸至樹林大同山,踏青路程可延伸至牛灶坑山、石灰坑山、龜崙山,遠及東湖、龜山兔子坑。沿著步道的石板路前行,佇足觀察可以感受蟲鳴、鳥囀,花草窸窣,充滿生機;沿途的名勝包括碧龍宮、孫臏廟、忠義宮等,站在高處遠眺鶯歌區全景、鳶山翠巒,以及大漢溪。 若要了解大漢溪的變遷,山林高處就是最佳的俯察點。所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鶯歌的山林步道,美不勝收,等您來體驗。
有人這麼說 …:
《 鶯歌山林步植物導覽 》 文 / 林修宇 圖/ 彭春榮
若你習慣在熱鬧的人群中賞花,那可以遠赴苗栗,或鄰近的大溪、土城嘉年華式的油桐花祭,可以帶給你熱鬧愉快的一天。
若想單獨與小白花對話,那就別捨近求遠,往碧龍宮的登山步道,就有一段安靜的油桐花道,油桐盛開的時候滿地白花似雪讓人不忍踩下。若不走稜線,在孫臏廟後的水泥步道,農林禪寺附近,也有幾棵挺拔高大的油桐,二十多年前家住北市的同學來訪,看過鶯歌石之後,我們順著當時未鋪水泥的小徑往前逛,午後的陽光穿過樹梢,微風中,白色油桐花輕輕飄落在身上,於是我們默默呆立於樹下,傾聽落花的聲音 … (鶯歌山林步道植物導覽)
建議路程:
山林古道的登山口有數條路線,可由中湖、宏德宮、林長壽圖書館、孫臏廟、鶯歌石、碧龍宮山下等處拾階入山。踏青腳程:從中湖–樹林大同山走完古道全程約 4小時,從林長壽圖書館–鶯歌石–孫臏廟行程約1.5小時左右,從林長壽圖書館–碧龍宮行程約2小時。
你可以這樣玩:
來到鶯歌,上午可登上山林步道,踏青健行,中午下山至鎮上餐廳享用美食,下午展開陶瓷街遊逛,可以賞陶、玩陶,動手 DIY,是一趟豐富的文化之旅。
尖山堆尖山堆
小檔案:
在鶯歌區的南方,形如扇面的就是尖山。尖山堆高度雖僅 129.9公尺,但它卻是相當特殊的孤立火山岩體,所產的「尖山黑土」和附近「永昌赤土」與鶯歌窯業發展息息相關。過去鶯歌炭礦產業,加以長期陶瓷業代工,使得鶯歌的空氣品質不良,二十年前尖山地區更是聚集上百家的陶瓷廠日夜趕工,因此尖山上的植物也十分稀疏,近年來,代工減少,山上的樹木開始獲得重生。
小故事:
相傳尖山堆原為一塊平地,鄭軍行經此地被瘴氣所阻,士卒們就地休憩並拍打草鞋塵灰,遺留下來的泥土竟然積沙成塔,成為日後的「尖山堆」。除了鄭成功的故事流傳至今,清初漳泉械鬥也曾在此激戰,日軍乙未征台的二甲九之役,義軍也曾在尖山堆集結大敗日軍,戰後義軍屍體埋葬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