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龍宮碧龍宮(龜公廟):
於鶯歌山區的碧龍宮,可說是三鶯地區風格特殊、風景秀麗的寺廟,沿著 266個石階而上,碧龍宮華美壯麗的身影映入眼簾,放眼望去更可一覽鶯歌全貌,以及三峽鳶山、雪山北脈的綿延山脈。
小故事:
戰後才興建的碧龍宮,源於鎮民曾欽舜幼年時期無意間的發現。當時還是小孩子的曾欽舜往山區為父親送飯包,父子倆無意間發現一塊奇石形如巨龜,龜殼上又有八卦圖紋,連呼嘖嘖之餘起身膜拜,身體竟也健康起來,於是一傳十、十傳百,鄉里之間即集資就地建廟,遂成今日壯麗的規模。早年搭乘火車來到鶯歌的民眾,不是捧著現金在窯邊排隊等候,就是來到龜公廟一求神蹟出現,而龜公廟也在好事者摻和下,變成國共內戰裡龜精(蔣介石)、蛇精(毛澤東)相爭的主角。
路線指引:
從新北市鶯歌區中正一路 303巷進入(孫臏廟旁),拾階而上鶯歌山林步道,即可抵達。
全臺第一座孫臏的廟宇孫臏廟:
孫臏廟又稱「宏德宮」,興建於 1970年代,是全臺第一座以孫臏為主神的廟宇。據說孫臏廟是由南部信眾出資建造,廟裡有上百尊神像,主神為「孫臏真人」,左右陪祀為孫臏的師父王禪老祖(鬼谷子)、南極仙翁,另有三清道祖、五方朔神像、九天聖帝、華陀真人與白鶴童子等,是鶯歌地區相當重要且特殊的廟宇。每年正月初三孫臏誕辰之際更擠進許多信眾來此參拜。
小故事:
孫臏就是兵法家「孫子」孫武的後裔,和龐涓共師鬼谷子,卻遭龐涓妒忌向魏惠王進讒而被處以砍掉雙腿的「臏刑」,因而被稱為孫臏。是臺灣民間製鞋業者主要祭祀的神祇之一。
路線指引:
位於新北市鶯歌區中正一路 303巷內
福德宮福德宮:
福德宮興建於清末,成立以來即為東鶯、西鶯、南鶯、北鶯、中鶯、建國等各里的信仰中心。福德宮除了土地公外,也向三峽祖師廟分祀了清水祖師,一同保佑鶯歌居民。
小故事:
因為祭祀清水祖師的關係,早年正月初六都會在廟埕擺滿了大豬公慶祝誕辰。福德宮裡因供奉其他神祇,廟方特別在供桌下方擺有負責保護神明的「虎爺」,是一般土地公廟罕見的特例。
路線指引:
位於新北市鶯歌區文化路325巷。
福興宮福興宮:
興建於昭和 4年(1929)的福興宮,每天都有不少信徒前往祭拜祈福。福興宮內除有一般土地公廟常見的土地公像外,還有不少遭到遺棄的落難神明,更供奉被鶯歌製陶業者認為是轆轤手拉坯技法祖師爺的陶神羅明的神位,顯得十分獨特。
建築特色:
寺廟本身閩南式建築的馬背平脊,以及屋脊留下不少剪黏花樣,讓福興宮更顯古樸可愛。
路線指引:
位於新北市鶯歌區中正二路 63 號。
萬善祠—大墓公大墓公:
全臺有許多大墓公都源自漳泉械鬥,但鶯歌中正二路上的大墓公,卻因臺灣首起重大火車事故而建。由於鶯歌從盆地升至台地路段坡度不小,大正 8年(1919)6月21日一部南下桃園火車的一節車廂脫鉤逆溜衝回車站,釀成13人死亡、百餘人受傷慘劇。事後日人局部更動路線,「截直取彎」減緩坡度成為今日的路線,並將鐵路沿線墳墓改葬大墓公合祀,並刻石紀念這段歷史。
註記:
鶯歌共有四座大墓公,除了中正二路同慶大墓公外,尚有鳳鳴、二橋與尖山等三處,善待枯骨可說是鶯歌人對亡魂禮遇有加的寫照。
路線指引:
位於新北市鶯歌區中正二路 63 號。